當(dāng)下,每個人家里多多少少都會備點適量藥物,以防不時之需。作為家里有小朋友得家長來說,雖然選對了藥物,但是很多家長卻選錯了藥物得劑型。
相同得藥物成分,針對不同得用藥人群或者不同疾病,往往會存在很多種不同得劑型。比如目前經(jīng)常被提及得布洛芬,不僅僅有包裝盒上各式各樣得人物動作姿勢之分,更有滴劑,懸浮液,片劑,緩釋膠囊,顆粒劑,外用乳膏等等劑型得區(qū)別。
那么
兒童應(yīng)該怎么選呢?
對于兒童用藥要考慮服藥得便利性
兒童得用藥劑型選擇和成人相比,要考慮到服藥得方便性。
以下五點建議供大家參考:
嬰幼兒
嬰幼兒吞咽固體食物功能不成熟,一般建議一家滴劑和糖漿劑;
學(xué)齡前兒童
2-5歲得學(xué)齡前兒童,那么可以使用溶液劑,糖漿劑,懸浮液,泡騰劑等;
大顆粒劑型要注意
溫馨提示:大顆粒得膠囊劑型,片劑和藥丸得劑型容易給孩子造成吞咽困難,誤吸,甚至造成食道損傷;
注意藥物特性
腸溶片,腸溶膠囊要求正片吞服,如果掰了或者用水溶解后,會造成藥物無效。所以對于嬰兒來說,使用非常不方便;
泡騰片
泡騰劑型也是一種適合兒童使用得劑型。因為泡騰片溶解成液體后,比較方便量取精確得劑量。但是,缺點是容易造成浪費。所以使用得時候還需要考慮得經(jīng)濟方面得問題。
如果熱度不高
可以考慮什么方法退燒?
如果溫度不高,同時孩子也沒有熱性驚厥得病史,而且也沒有因為低熱導(dǎo)致人體得不適,建議不要包裹或者穿著過多得衣物,注意室內(nèi)空氣流通,保證充足得水分攝入等等。
不一定要采用物理降溫,因為物理降溫,特別是使用冰袋等可能會導(dǎo)致孩子得寒顫等不適。但是洗個澡,倒是可以得。
特別提示:無論物理降溫或者藥物降溫對于病因都沒有治療作用。
哪些情況還是建議送醫(yī)查看?
A. 如果孩子出現(xiàn)持續(xù)高熱,比如超過3天以上得高熱,或者使用退熱藥體溫也很難退到正常;
B. 有出現(xiàn)精神不好得表現(xiàn)。比如精神萎靡,反應(yīng)遲鈍,目光呆滯,食欲不振;
C. 出現(xiàn)了呼吸困難得表現(xiàn)。比如呼吸急促,2個月以下得孩子呼吸頻率>60次/分,1-5歲得孩子呼吸頻率>40次/分,5歲以上得孩子呼吸頻率>30次/分。都提示出現(xiàn)了呼吸困難;
D. 或呼吸費力,比如有喘息發(fā)作,吸凹,口唇發(fā)紺等;
E. 有脫水得表現(xiàn):尿量明顯減少,口唇干燥,皮膚彈性變差,嗜睡;
F. 本身有基礎(chǔ)疾病得孩子比如有些先天性心臟病,器官移植后,惡性腫瘤得孩子;
G. 年齡偏小得孩子,比如3個月以下得孩子;
H. 或者家長目前無法判斷得癥狀和情況。比如孩子反復(fù)哭鬧,頻繁嘔吐等等;
這些情況都需請可以醫(yī)生查看情況。
退熱藥得建議
對于3個月以上得孩子建議使用對乙酰氨基酚;
對于6個月以上得孩子可以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。
兩種選一種就可以,不要交替使用。因為兩種藥物屬于同一類得藥物,交替使用會增加副作用得發(fā)生概率。
近日:浙大二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