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一曲《烏梅子醬》
霸占了各大音樂平臺的榜單
相關話題也被頻頻送上熱搜
緊接著購物軟件上的
“烏梅子醬”也成了“香餑餑”
被大家爭相購買
到底什么是烏梅子醬?
烏梅竟還是一味中藥?
有怎樣的藥用效果?
還有養(yǎng)生食療方請收好
爆紅歌曲《烏梅子醬》靈感竟是來自廣式燒鵝
烏梅子醬?
廣東人:不認識
蘸燒鵝那個酸梅醬??!
廣東人:這個我熟!
歌手李榮浩表示:《烏梅子醬》這首歌的靈感來自于一道美食——廣式燒鵝。歌曲是他在吃廣式燒鵝蘸梅子醬時,根據(jù)酸酸甜甜的感覺寫出來的,而后在寫歌詞時,為了更押韻和更好的文藝感,才將其改為了烏梅子醬。廣東人聽完笑笑不說話。
圖:紀錄片《老廣的味道2》
除了燒鵝能蘸“烏梅子醬”,還有很多食物離不開它。
廣東潮汕地區(qū)就有一種食材——杜龍魚,可以做成杜龍火鍋,蘸上“烏梅子醬”,便是一種絕佳搭配,讓人吃了直呼過癮。
圖:紀錄片《老廣的味道》
言歸正傳,到底什么是烏梅子醬呢?其實,烏梅子醬是一種果醬,以烏梅為主料,輔以山楂、桑葚、甘草等食材原料熬制而成,口感酸酸甜甜的,很開胃,吃法花樣多。
那烏梅是一種水果嗎?
很多人第一次看見烏梅,可能是在景區(qū)賣的“新鮮烏梅”,但其實這個是剪了頭、打了蠟的葡萄(提子),事實上,其實根本不存在烏梅這種水果。
真正的烏梅,是一種蜜餞,是用未成熟的梅子果實,也就是我們說的青梅熏制而成,通體發(fā)黑。烏梅可以當零食吃,也可以泡制當酸梅湯。
所以,在網絡上搜烏梅子醬,大部分出來的都是黑紫色的烏梅膏。這種烏梅膏大部分是直接沖泡了喝,基本就是酸梅湯的味道,酸酸甜甜。
但醫(yī)生指出,烏梅子醬本質上算一種果醬,糖分不低,大家一次不要吃太多,糖尿病患者及血糖不穩(wěn)定的人群最好別吃。
烏梅還是一味中藥
烏梅除了能做成各種美味,它其實還是一味中藥材。
烏梅,別名梅實、熏梅、桔梅肉?!渡褶r本草經》中記載:“烏梅,味酸,平。主下氣,除熱煩滿,安心,肢體痛,偏枯不仁,死肌,去青黑誌,惡肉”。
安蛔驅蟲
烏梅最出名的功效就是用于治療蛔厥、腹痛、嘔吐。
“蛔得酸則伏”,烏梅味酸,有和胃安蛔之效。如《傷寒論》烏梅丸,以烏梅配伍細辛、蜀椒、干姜、黃連等,治療蛔蟲引起的腹痛嘔吐。
斂肺止咳
烏梅味酸而澀,其性收斂,配伍五味子,增強斂肺止咳之力,可用于肺虛久咳。
澀腸止瀉
烏梅還可以用于久瀉久痢。如固腸丸,以之配伍肉豆蔻、訶子、罌粟殼等,治久瀉不止;《圣惠方》烏梅丸,以之配伍黃連,治天行下痢不能食者。
但不能在剛出現(xiàn)吐瀉癥狀的時候,就立即用烏梅等酸收之品,不然容易把邪氣稽留在體內,難以排出。
清涼生津
烏梅味酸,有生津止渴之效,可用于治療虛熱消渴之癥。
如《簡要濟眾方》以烏梅加豆豉水煎服,治消渴煩悶;玉泉丸,以之配伍天花粉、麥冬、葛拫、人參等,治虛熱煩渴。
潤膚止癢、健脾養(yǎng)胃
烏梅還可用于治療皮膚瘙癢、癮疹等,如著名的過敏煎。
烏梅配伍木瓜,和肝脾,養(yǎng)胃陰,可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,胃酸缺乏所致的食欲不振、饑不欲食。
烏梅好處這么多,是不是老少皆宜呢?非也,以下這兩種人不宜吃烏梅。
1. 外有表邪時不宜用烏梅
外感期間,中醫(yī)的治病思路是“發(fā)散表邪”,凡是“內斂”的都不宜用,容易祛邪不盡,烏梅酸澀斂肺,有斂邪之弊,很顯然,感冒期間是不能服用烏梅的,還有木瓜、五味子、山茱萸等等這些收澀之品,也都是不能服用的。
2. 內有實熱積滯之人不宜用烏梅
烏梅偏于收斂,體內有實熱者用烏梅易助熱生火。烏梅酸澀斂滯,有積滯者用之宜“閉門留寇”,加重病情。
八款烏梅養(yǎng)生食療方快告訴家里人
日常生活中,正確食用烏梅,好處還是不少的,平時在家里可以自制一杯養(yǎng)生茶,對身體有好處。
但如果大家有食療的需求,建議大家去藥店買藥用烏梅,一般選擇煙熏烏梅即可。
下面小編還給大家整理了
一些家中常見的烏梅食療方
請收好!
烏梅冰糖
做法:取烏梅30-60克,加水煮1小時左右,加適量冰糖
功效:生津滋陰,消積健脾
酸梅湯
做法:烏梅3顆、山楂片3片、甘草6克、大羅漢果半顆、陳皮3克,煎煮45分鐘至1小時
功效:生津液、止煩渴、解暑
醫(yī)生指出,烏梅煮水效果更好,想更方便的話,可熱水燜泡以下烏梅養(yǎng)生茶即可。牙齦炎患者與外感咳嗽慎用烏梅養(yǎng)生茶。
烏梅玫瑰、桂花茶
做法:用沸水沖泡烏梅與玫瑰/桂花,5分鐘后即可飲用
功效:疏肝解郁,美容養(yǎng)顏
烏梅陳皮茶
做法:將陳皮切成絲,與烏梅用沸水沖泡,5分鐘后即可飲用
功效:開胃消食,燥濕健脾
資料:最緊要健康GRT
編輯:陳雯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