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歷二月初二,又稱青龍節(jié),春龍節(jié),春耕節(jié),民間有素有:“二月二龍?zhí)ь^,大家小戶使耕?!?,龍?zhí)ь^預示著陽氣升發(fā),二月二在雨水節(jié)氣前后,表示著春天正式來臨,春意盎然,雨水增多,人們祈福新的一年風調雨順,五谷豐登,抬起好兆頭,家人安康。
到了龍?zhí)ь^這一天,別忘了理發(fā)剃頭,仰頭往高處看一看,看天空,這是龍?zhí)ь^的標準動作,早晨(5-7)點的時候,面朝東方深吸一口氣,這叫采龍氣,此為一吉。
龍?zhí)ь^這一天,民間還有各種各樣的吃食,都跟龍有關,例如吃水餃叫“吃龍耳”,吃麻花叫“吃龍骨”,吃餛飩叫“吃龍眼”,各種各樣,頗有意思,總體寓意祈福安康。
一、吃麻花(龍骨)麻花是一種特色的傳統(tǒng)小吃,把兩三股面擰在一起,下油鍋炸熟,入口酥香美味,鮮香可口,平常也可以當成一種零食,風味獨特,二月二吃麻花被稱之為“啃龍骨”,可以自己動手制作,也可以買現(xiàn)成的。
二、吃水餃(龍耳)餃子是北方常見的一種面食,逢年過節(jié)的時候,都要吃餃子,二月二這一天,吃餃子有“吃龍耳”的寓意,餃子外形似元寶,還有招財進寶的意思,餃子餡可以準備春菜,例如薺菜、韭菜都是很不錯的選擇。
三、吃餛飩(龍眼)餛飩的個頭比餃子小一些,一般都以精肉調餡,再輔助紫菜、蝦皮和蔥花增鮮,入口鮮香美味,營養(yǎng)豐富,大人孩子都愛吃,二月二吃餛飩有“吃龍眼”的寓意,尤其是小朋友,吃龍眼寓意耳聰目明,精神抖擻。
四、吃春餅(龍鱗)春餅是春天必備的面食小吃,最簡單方法可以用餃子皮制作,刷上一層食用油,平均十個一摞,上鍋蒸十分鐘,一層層撕開,就可以得到干爽的春餅了,烤一些肉串,準備一些炒韭菜、豆芽、胡蘿卜、土豆絲和香菜,卷著吃,吃春餅有吃龍鱗的寓意,祈福新的一年,能夠五谷豐登,風調雨順。
五、吃面條(龍須)二月二吃面條,有吃龍須的寓意,龍須就是龍的兩根胡子,面條又細又長,寓意順順溜溜、順心如意,龍須面是一種常見的面食,由抻面演變而來,已有幾百年的歷史,原來是皇家專用,現(xiàn)在較為普遍,已經走進千家萬戶的廚房中,流行于北方廣大地區(qū)。
六、吃豬頭(龍頭)二月二有豬頭肉的習俗,在貢品中豬肉作為重要“角色”,常常出現(xiàn)在老百姓餐桌上,民間有一道菜叫“扒豬臉”,經過二十多道工序制成,入口醬香濃郁,鮮香美味,肥而不膩,瘦而不柴,還可以用春餅卷著吃。
二月二吃豬頭肉是古代傳下來的習俗,象征著吉祥平安,祈福新的一年風調雨順,古代人求雨的時候,都會擺上豬頭肉作為貢品。
既然龍是吉祥的生物,為什么要吃它呢?之所以把普通食物冠上龍的名字,這些都寄托了人們祈龍賜福的強烈愿望。
采龍氣除了吃6樣龍食以外,別忘了采龍氣、剃龍頭!
早上卯時(5點到7點之間),面朝東方深吸一口氣,此為采龍氣,大吉。
剃龍頭二月二這一天,剃頭理發(fā),尤其是孩童,一定別忘了理發(fā),借龍?zhí)ь^之吉時,保佑孩子健健康康,大人理發(fā),有辭舊迎新之意,寓意新的一年順順利利,給自己帶來好運。
古人認為龍掌握著降雨,二月二這一天,通過一系列的習俗,祈求風調雨順,而降雨又決定著農耕收成,所以大家才會對龍如此的尊敬。
二月二這一天,別忘了看一看高處,看藍天、看云彩、看高樓、看煙筒,越高越好,遵循傳統(tǒng)習俗,納祥轉運,祈福家人安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