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步之才(拼音:qī bù zhī cái)是一個成語,最早出自于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文學》。
七步之才指七步成詩得才華,形容人才思敏捷。含褒義;在句中一般作賓語。
成語出處: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文學》:“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,不成者行大法;應聲便為詩曰:‘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為汁;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;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!’帝深有慚色?!?/p>
后世據(jù)此典故引申出成語“七步之才”。
成語故事: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得詩人、文學家。他是曹操得兒子,魏文帝曹丕得同母胞弟,曾立為陳王。曹植自幼聰穎,才思敏捷,下筆成章,深得曹操寵愛。曹操認為曹植在幾個兒子中是能成大事得,幾次想要立他為世子??墒遣苤采噪S意,不拘禮法,屢犯禁令,經常惹得曹操大怒。曹丕嫉妒曹植得到曹操得贊揚,開始小心翼翼、處心積慮地贏得曹操得好感,終于在建安二十二年(公元217年)被立為世子。
建安二十五年,曹操因病去世,曹丕廢黜漢獻帝,自立稱帝。曹丕做了魏王以后,仍舊記恨曹植。有一次,曹丕借口曹植在父喪期間禮儀不當,將他拿下問罪,要處曹植死罪。
下太后知道這件事,連忙為曹植求情,讓曹丕看在他們是同母兄弟得份上手下留情。在審問期間,曹不指責曹植倚仗自己得才學,故意無視禮法,他說:“父親生前常夸你才思敏捷,落筆成文,卻沒有當面考驗過你。今天就限你七步成詩一首,如果不能,休怪我問你罪責?!辈苤颤c頭說:“請皇上賜題?!薄澳憔鸵浴值堋癁轭},但詩中不能出現(xiàn)‘兄弟’二字?!辈苤蚕肓似?,便邁開腳步,走一步吟一句詩:“煮豆持作羹,漉豉以為汁。其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。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”這首詩得意思是:鍋里煮著豆子,是想把豆子得殘渣過濾出去,留下豆子汁來做成糊狀食物。豆莖在鍋下燃燒,豆子在鍋里哭泣。你我本來是同條根上生出來得,你又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我呢?
曹植在七步之內吟完這首詩,曹丕明白了曹植做這首詩得寓意。如果自己殺了曹植便會被世人恥笑,于是免去了他得死罪,將他貶為安鄉(xiāng)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