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冬雪夏弦
在烏鴉的世界里,天鵝是有罪的,天鵝也永遠不會變成烏鴉,所以天鵝的品性決定了她會遠離烏鴉。“當合群成了一種常態(tài),那么不合群,將會是一種罪過。”
人分合不合群之說,群分三六九等,俗話說:物以類聚,人以群分。到時候他自己聞著味道,自己就找去了,就像蒼蠅跟味找?guī)且粋€道理!
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,當人面對社交關系時,只有兩種選擇,一種就是合群,而另一種就是不合群。
而在這兩者之中,大部分人都選擇前者,而很少有人會選擇后者。選擇前者的人,他們樂于混跡在群來群往的圈子中,以身邊朋友的多少作為自己是否活得充實的標準。
而選擇后者的人,他們簡直就成了前者眼中的異類。一個人獨來獨往,也不理會誰,而是一個人走向遠方。
其實,合群和不合群,不過是人生活狀態(tài)中的兩種不同選擇罷了。
因為這兩種選擇,既跟人的性格有關,又跟人所處的環(huán)境有關。
而我們很多人,總是喜歡在合群和不合群中分個高低,總想看看這兩種人誰比誰活得更幸福?
合群的人熱衷于人際交往,整天奔波于酒桌與飯局之間,拉關系找路子,收集情報。忙得不亦樂乎!
不合群的人,被人遺棄在墻角,無人問津,被人不屑一顧!
今天張三請你吃一頓認識了李四,明天你是不是也要回請一次?不然就被認為小氣,摳門,不懂人情世故。就這樣,總有推不掉的飯局,掛不完的禮金,沒完沒了的豬朋狗友。
說實話,不管是合群也好,不合群也罷,都是不同的生活態(tài)度而已。只要自己覺得舒適,就可以了。
一個群體在你努力改變自己還無法融入的時候,只能證明你不是他們要找的人,同樣的,他們也不是你該找的人。
這個時候還要強行合群,無法證明你人緣好,只能證明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才一味需要得到別人的承認。
就像在心理學中,有一個詞叫做“心理認同感”。
所謂的“心理認同感”指的是很多人會尋找別人對自己的認同,從而平衡自己的心理,認為自己得到了肯定,會更加具有自信和滿足感。
也就是說,你無法認同自己的時候,才會一味要求別人認同你,那些強迫自己合群的人便是如此。
狼以群居,離群的孤狼免不了寂然死去。掉隊的天雁終究命歸黃泉;人以群分,不合群的人難免遭受冷落。由此觀之,合群似乎是必備的能力,但是,其實合不合群根本不重要!
拋棄了利益層面單談思想方面的合群不合群是表面的,許多不合群的人是利益圈以外的人,是被迫孤立的人。
但是,底層的人,要想崛起,必須不合群。
因為他身邊都是底層人士,眼光不同,要想脫離苦海,只能不合群。
你的努力,必然招來別人的嫉妒,他們會不停的嘲諷,挖坑,使絆子,直到你和他們相同。
遠離人群,才能專心做自己的事情。事實就是這么殘酷,這么無情!
說到底,生活到頭來不過是句:喔槽!合群也好,不合群也罷!只要自己覺得舒心,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就行!
(原創(chuàng)不易,請勿轉(zhuǎn)載,喜歡請點贊加關注!)
聲明:圖片來源于網(wǎng)絡,如有侵權,聯(lián)系必刪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