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愈癌癥、幫助器官移植
基因剪刀真能做到嗎
張?zhí)锟?/p>
日前,美國《科學》雜志刊文展望了2020年可能成為頭條的十大科學新聞,其中一項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。文中認為,CRISPR基因剪刀治療癌癥等疾病的臨床試驗將可能獲得突破,同時,運用CRISPR技術進行異種器官移植的人體臨床試驗有望在2020年啟動,解決如肝臟、心臟、角膜等器官的短缺問題。這對人類健康無疑是巨大的福音。那么,這樣的研究目前進展到了什么程度?前景到底怎樣?
什么是CRISPR基因剪刀
所謂CRISPR基因剪刀,簡單地說,就是用基因工程的手段,刪除、添加、激活或抑制人和其他動植物細胞中的目標基因。對于治療疾病而言,CRISPR基因剪刀通過修飾人類基因組中30億個字母序列中的錯別字,即致病基因,來治療多種疾病,尤其是遺傳疾病。
鐮狀細胞病、杜興氏肌營養(yǎng)不良癥、地中海貧血等都可以采用基因剪刀來治療。以鐮狀細胞病為例,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HBB和BCL11A基因位點都與鐮狀細胞病有關,并且已被確定為目標基因,如果用基因剪刀切除它們,或者關閉它們,就可以治療鐮狀細胞病。
美國《科學》雜志之所以預測2020年CRISPR基因剪刀可以在治療癌癥和器官移植中發(fā)揮巨大作用,是因為2019年的一些研究已經(jīng)顯示了它的潛在效果。
美國研究用基因剪刀治療骨髓瘤和肉瘤
2019年11月,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腫瘤學教授愛德華·A·斯塔德莫爾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公布了其用CRISPR基因剪刀治療3名癌癥病人的結(jié)果。
這3名病人都已60多歲,其中2名病人是多發(fā)性骨髓瘤,另一名病人患的是肉瘤。他們都接受了傳統(tǒng)的手術、放化療,但不幸的是癌癥依然擴散了。于是,斯塔德莫爾團隊嘗試采用基因剪刀來編輯患者的T細胞,以治療他們的疾病。
多發(fā)性骨髓瘤是一種惡性漿細胞病,腫瘤細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漿細胞,漿細胞是B淋巴細胞發(fā)育到最終功能階段的細胞。肉瘤則是來源于間葉組織(包括結(jié)締組織和肌肉)的惡性腫瘤,多發(fā)生于皮膚、皮下、骨膜及長骨兩端。對于這兩種癌癥,都可以采用增加病人體內(nèi)T細胞的方式來讓T細胞直接殺滅腫瘤細胞。
斯塔德莫爾先從患者血液中提取出T細胞,然后使用基因剪刀來移除三個可能干擾T細胞攻擊癌癥或引起副作用的基因。研究人員先是移除T細胞的天然受體,以確保T細胞與癌細胞在正確部位結(jié)合,然后再編輯刪除稱為自然檢查點的PD-1基因,因為它有時會阻止T細胞攻擊癌細胞。至此,病人的T細胞被基因剪刀編輯完成。
在向患者體內(nèi)回輸他們經(jīng)過基因剪刀編輯的T細胞后,其體內(nèi)的T細胞會迅速倍增,從1萬倍增加到10萬倍。血液檢測發(fā)現(xiàn),3名患者體內(nèi)經(jīng)基因剪刀編輯過的T細胞都有了較大擴增并存活了下來。
遺憾的是,這3名病人都沒有顯示出療效,但是也沒有出現(xiàn)與治療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。斯塔德莫爾認為,他們用CRISPR基因剪刀的重點是首先確保該療法安全可行,之后才是追求療效。后續(xù)如果獲得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的批準,就要采用基因剪刀來直接剪除不同的癌癥基因,有效地治療癌癥。此后,研究人員還計劃再治療15名患者,并評估基因剪刀的安全性和效果。
中國研究用基因剪刀治療肺癌和食道癌
早在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,杭州市腫瘤醫(yī)院院長吳式琇團隊就進行了用CRISPR基因剪刀治療食管癌患者的臨床試驗。也是將患者血液中T細胞提取出來,再用基因剪刀敲除細胞中抑制免疫功能的PD-1基因,再回輸患者體內(nèi)增殖,希望大量增殖的T細胞殺滅癌細胞。
吳式琇團隊招募了21名晚期食管鱗狀細胞癌患者進行臨床試驗治療,迄今已經(jīng)有20人死亡(均死于癌癥),其中有13例食道癌病人是在經(jīng)過手術、放療、化療等手段后,沒有任何其他治療選擇的情況下,自愿同意接受臨床試驗。如果不參與試驗,這些患者的生存期在3-6個月之間。
團隊收集患者外周血中的T細胞,并通過CRISPR基因編輯技術,在實驗室中敲除患者T細胞上抑制免疫功能的PD-1基因后,在體外進行細胞擴增。細胞達到一定量后,再將其輸回患者體內(nèi),希望它們大量增殖后能對腫瘤進行殺傷。每次輸注后4周評估反應。
結(jié)果顯示,這13位接受試驗的患者中,治療有效率達到40%,比同種適應癥下用PD-1藥物治療的效果高出一倍,病人只出現(xiàn)了輕微發(fā)燒和皮疹,沒有危及人體的重大副作用。但是,該試驗療法沒有對照組,并不能完全說明CRISPR基因剪刀治療食道癌的效果。
更早的2016年8月,四川大學華西醫(yī)院腫瘤學家盧鈾教授團隊也開啟了用CRISPR基因剪刀編輯T細胞,用以治療化療、放療以及其他療法無效的轉(zhuǎn)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(9人)的臨床試驗,但后來的效果沒有披露??吹贸觯绹顾履獱枅F隊與吳式琇團隊和盧鈾團隊采用的CRISPR基因剪刀療法都相似。
研究通過基因編輯獲取可供人移植的器官
器官移植是挽救人生命的一種重要技術,但是,限于供體器官的數(shù)量,很多病人在排隊等待器官之時去世。于是,人們把目光轉(zhuǎn)向了用動物器官來替代的方法,其中極為適合人的動物就是豬。雖然在分類上,豬是偶蹄目,人是靈長目,相差挺遠,但從體型、食性、代謝水平來看,豬和人比較接近。從“性能參數(shù)”上看,豬的一些器官與人類基本處于同一檔次。豬的心臟與人的心臟大小差不多,其管道分布和動力輸出也相似;人和豬的體溫同為36-37℃;人的心率為60-100次/分鐘,豬為55-60次/分鐘。
從這些因素看,豬是人體器官較為適合的替代品。但是,豬身上有許多病毒和抗原,可能引起移植免疫排異反應,并且可能導致人產(chǎn)生多種疾病。為此,需要用CRISPR基因剪刀來剪除或敲掉豬身上的病毒和抗原的基因,讓它們失去活性,就難以造成人的排異反應并且不會感染人。
過去發(fā)現(xiàn),豬身上的豬內(nèi)源性逆轉(zhuǎn)錄病毒有60多個。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喬治·丘奇團隊在2016年就通過CRISPR基因剪刀讓60多個逆轉(zhuǎn)錄病毒基因拷貝失活(敲除),既降低了未來人的受者可能感染這些逆轉(zhuǎn)錄病毒的風險,同時又降低了這些病毒作為異種抗原觸發(fā)受者免疫系統(tǒng)對異體器官發(fā)起大規(guī)模免疫攻擊的概率。體外實驗驗證逆轉(zhuǎn)錄病毒的感染率只為原來的千分之一,基本解決了豬內(nèi)源性逆轉(zhuǎn)錄病毒感染風險。
不過,僅僅解決逆轉(zhuǎn)錄病毒的抗原性和感染性還不夠,豬身上還有其他人所沒有的物質(zhì),可以引發(fā)強烈的免疫排異反應,如α-GAL糖分子。當帶有這種分子的豬器官植入人體后,人體的免疫系統(tǒng)會對其發(fā)起猛攻,幾分鐘內(nèi)即可將移植器官摧毀,并致人死亡。因此,需要用CRISPR基因剪刀來敲除α-GAL基因,以消除隱患。
對此,各個國家的研究人員都在進行研究。2018年底德國研究人員報告說,他們把經(jīng)過CRISPR基因剪刀編輯的豬心臟移植到狒狒體內(nèi),移植后狒狒最長存活時間達6個半月。2019年2月,巴西圣保羅大學生物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也表示,他們確認了豬體內(nèi)3個能引起人體排異反應的基因,并用CRISPR基因剪刀關閉了這些基因,有可能消除人體免疫系統(tǒng)對豬器官的排異。
延伸閱讀
基因剪刀治病還要克服許多困難
無論用CRISPR基因剪刀治療癌癥或其他疾病,還是培養(yǎng)器官供人移植,首先是要符合倫理。其次,要解決CRISPR基因剪刀的脫靶效應,因為也有相當多的研究表明,基因剪刀可能脫靶,把不該編輯的基因當作靶基因敲除,如此,就會事與愿違。
當然,在研究方向上,還需要進一步過渡到直接作用而非間接作用。例如,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研究人員,采用CRISPR基因剪刀只是針對人體內(nèi)的T細胞,以敲除它們阻礙識別和攻擊癌細胞的分子,從而增強T細胞攻擊癌細胞的能力。但是,如果能采用CRISPR基因剪刀直接敲除癌細胞的基因,使其滅活,就能達到直接抗癌的作用。
利用基因剪刀治療重大疾病,對人類健康是巨大的福音,所有人都期待這一手段會在不久的將來獲得重大突破。